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長,大多數中小企業老闆總是認為是品牌力難以與強勢品牌抗衡使然,但其實探究細節,中小企業內部營銷管理薄弱是中小企業長不大的癥結所在。    儘管這些中小企業因為行業背景以及成長階段、體制性質不同,其問題也各有不同,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較共性的問題。    一、營銷手段有待改進    從總體上來看, 市場營銷的理念已經逐漸被眾多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所接受, 傳統的銷售理念正在被新的營銷理念所代替, 一些中小企業已經學會採用先進的營銷方式來武裝自己。    但是, 許多中小企業的市場開拓力度不夠、資訊渠道不寬、對市場營銷的認識還比較片面, 往往把市場營銷簡單等同為一般的推銷, 這在現實的營銷發展過程中則具體表現為營銷手段落後。    例如, 許多中小企業還不知道藉助現代化的網際網路、資訊機構、相關主管部門等渠道獲取它們所需要的資訊, 而僅僅依靠企業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從市場中收集資訊。 這顯然對營銷的理解是狹隘的,也是片面的,當然也滿足不了日益變化的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中小企業何來發展?    二、營銷創新動力不足    由於行業市場競爭過度、競爭無序等種種原因, 導致了不少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仍然比較困難。    一些生產同類產品的中小企業, 技術和質量處於同一水平層次, 它們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 不惜競相壓價, 挑起價格戰。究其原因, 是低水平的重複生產所導致的必然結果。事實上, 透過簡單的價格戰, 壓制競爭對手而奪取有限的市場份額, 這無異於 “壯士割腕, 比賽流血” 。簡單的價格戰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不願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營銷創新,他們往往認為,對營銷創新上的投入看不到實際效果,只看到資金的投入,如此短淺的如光企業何來發展呢?    三、發展思路嚴重缺位    在中小企業,提到企業的發展思路,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幾乎沒有企業對市場進行研究,如果問及 “為什麼不進行市場研究” 時,應答的理由比較集中,一般會說 “我們已經在這個行業多少多少年,對行業情況非常熟悉,對行業和市場的研究都在腦子裡”; 或者 “我們的企業很小,市場空間足夠大,哪怕幾乎是微小的市場份額,也足夠我們發展十年以上” 。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細回味一下,一個企業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且不說是停留在 “坐商” 的思想意識上,就從形成內部協同效應的角度來看,我們也不禁提出很多質疑,沒有方向,怎麼來確定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以確保持續發展? 怎麼來確定階段性的戰略目標? 每個部門的考核以什麼為主線? 部門間協調的原則怎麼確定?    一言以蔽之,整個內部管理如何能協同起來,也就是說,企業的管理無法走出混亂的狀態。舉例而言,假設在發展思路缺位的情況下,企業有三個不同的業務單元,孰輕孰重,只能是以短期的利潤指標、抑或財務指標來考量,這也是中小企業為慣常的考核方式,而這種思路恰恰就是 “管理近視症” 的症狀表徵。    面對以上種種,中小企業必須開始重視營銷水平的提高,改變營銷薄弱的不利局面。    某個發達省份的地級市,近幾年來,用許多的優惠政策吸引到不少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的海歸人士回來創業,並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援。照理,這些創新型企業應該有些名堂了吧,其實不然,他們大多的產品並沒有形成市場優勢,而多隻有技術優勢,一千多家企業,能真正談得上有銷售的只有二百來家,而這二百來家企業,一年的銷售額也少得可憐,這與他們創業時的躊躇滿志和剛踏上祖國大地時的光鮮亮麗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他們整日裡圍著技術之類的東西謀劃再謀劃,而全然不懂真正的市場需求到底是什麼,老百姓真實的消費心理又是什麼,只是關起門來,一個人閉門造車,搞所謂的研發和創新,想想看,一個缺乏市場 “錢” 景的專案,研發再好,又有什麼意思呢? 您手裡的產品不要說什麼精品了,分明是一堆無用的庫存,一堆絲毫沒有什麼價值的廢品,也許這種說辭偏激了些,事實上真正做過市場的人都會明白,一個沒有營銷意識和市場基因的企業後終歸沒有出路,一個沒有品牌理念的企業也終會日薄西山,我們的市場不需要太多的產品,也不需要所謂創新的產品,它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真正有價值的產品,真正是市場能接納想要的產品,真正能引導需求的產品,而不是您片面主觀認定想給的產品。    應該說,營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業全體上下一心,針對自己的產品提出明確的營銷方向,根據這個方向在確定出具體的做法,應該說是一個系統環節,哪一環做不好,都不行,都關係到今後的執行能否進行得順利。    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營銷的競爭。能否以低的投入收到大的效果,才是企業之間真正應該比拼的東西,也是中小企業至關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