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0 日,3W 公開課特意邀請悟空理財的 CEO 李治軍,本文是他分享的關於如何重新定義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內容:
  先給大家做些背景介紹:玖富是悟空的孃家,其定位是移動網際網路金融的佈局者,而悟空只是其整個生態鏈佈局中的一個產品。
  一個客服創造的奇蹟
  2013 年 12 月 23 日,我正式加入玖富。初的前 3 個月,我只是默默無聞的客服,因為在前一家公司寶潔學到的知識告訴我,做生意必須瞭解多使用者。因此,在這 3 個月裡,為了感知多使用者、感知市場,培養敏感性,我每天喜歡做的事情是抱著電話,呆在一個叫賽馬場的大會議室角落裡,給客戶打電話,3 個月的時間大概打了兩百多個電話,對於市場的前期觀察成就了日後悟空的雛形。
  成立悟空之初,我一個人從零開始去招員工,公司當時沒有工位,我和小夥伴每天在咖啡廳辦公。 2022 年 9 月 18 日,悟空理財低調上線,當時我在團隊 WordPress 微信群裡發了這樣一句話:918,打響入侵網際網路金融的槍。
  選擇大於努力
  在外界看來,悟空速度令人稱奇:
  上線當天,交易額破了一百萬;
  第 7 天單日交易額破一千萬;
  第 23 天,累計交易額破了一個億;
  第 80 天,我們多使用者數量破了一百萬;
  第 116 天,我們交易額破了 10 億。
  我們只有一個 WordPress 微信公眾號,官網是靜態頁面,沒有 WordPress APP 。
  在創業過程中,我有一種體會,選擇創業專案和行業的時候,一定要選擇 “受眾廣、高頻率、易傳播” 的專案,選擇的重要性大於您付出的時間和努力。
  定位,源於感知隱形的痛點。很多人會對痛點進行過於簡單粗暴的理解,但其實痛點沒有那麼明顯,人傾向於去習慣一個東西,而不是說去發現它。拿調查問卷的誤區舉例,我跟很多朋友說,多使用者問題不是問出來的,是感知出來的。在玖富前三個月,我每天去跟客戶聊天,聊他的生活,聊他怎麼用錢、花錢,以及他的故事,就是去感知多使用者的真實體驗。
  透過觀察我發現,很多多使用者餘額寶賬戶中超過一萬以上的錢,可能放一年都不需要使用,但是卻只能獲得非常低的收益,這是一種損失。這個潛在的痛點是流動性與高收益的矛盾。感知到隱形痛點後,我們開始去尋找市場鴻溝。整個網際網路金融中,以餘額寶為代表的理財產品改變了我們的理財習慣,做了很好的市場教育,多使用者規模已超過 1 個億。
  思維大於聰明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每一個人在 28 歲之前靠聰明做事情,28 歲之後靠思維做事業,聰明是天生的,思維是後天慢慢積累慢慢培養的。這一百多天和未來我們都會堅持 8 個字 “定位、認知、信任、傳播” 。
  任何商業模式都應該由多使用者去決策,所以認知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但也容易被忽略。如何去認知,我認為產品是核心引導。產品是什麼? 它不是後結果,只是一個路徑,終目標應是進入到多使用者腦子裡,服務於認知。
  在早期的時候,我知道想要什麼,但沒法表達得很清楚。我對產品經理說 “這不是我想要的”,他問:“老大,您到底想要什麼”,我說,那是一種感覺,他就抓狂。但是他們很聰明,去看我之前看過的文章和書,從而去填補我和他之間的知識鴻溝,慢慢他就找到了。
  做產品靠的就是感覺,這好比 “男女談朋友” 。幾天前,我在公司討論品牌戰略時說,品牌不在於自己想表達什麼內容,而在於多使用者跟朋友如何描述您。
  傳統 P2P,採用傳統方式:產品、期限、收益,模式固定化。而我們不分產品,只有一個帳戶,就能直接影響到多使用者感知。
  在我看來,產品和帳戶大不一樣。您可以把錢放進餘額寶,到時候取出來,這是一種輕決策。但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潛意識中是重大決策。我曾經作為一個小白多使用者,進入到網際網路金融,發現很多知名網站,做的產品太和高大上,讓人有距離感。對於普通多使用者來說,看不懂意味著很難去把控,應該在產品意識上去化。如果把 P2P 的債權、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炒出來一道菜,我希望去賣菜而不是賣料。
  我們產品的定位非常簡單,我們主打月帳戶。傳統理財收益固定,不像餘額寶一樣波動沒有規律。我們做的是逐月遞漲的模型,個月給您 7%,第二個月 7.5%,第三個月 8% 。
  因為是金融,有其一面,我需要去平衡合規性、性與小白認知。大家可以看到,在悟空每一筆錢,都有一個清晰的債權匹配列表。我們也借 “已知認新知”,大家會看到一些文章讓多使用者用餘額寶的認知去認知悟空,悟空要走進大眾小白的市場,包括配圖、文章標題,這些都會讓多使用者覺得這是跟餘額寶差不多的東西,而多使用者的反饋正是檢驗我們認知有沒有成功的重要標準。
  深度大於速度,感性大於理性
  儘管悟空理財看著像一個簡單的 WordPress 微信頁面。但過程中,我們寫了無數東西,經常半夜寫,第二天早上推翻。我們基於多使用者去思考、定位、認知到傳播,建立模型。即便後面錯了,您也會想到什麼地方錯,這個是我一直說的,深度大於速度。
  另外一個 “感性大於理性” 就是去感知多使用者,感知多使用者是否認識到了您的認知。我進入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後發現,很多傳統網際網路金融產品不能撐起真實的信任。一個理財經理跟我說,多使用者會因為信任這個理財經理而去買他推薦的理財產品,而悟空要打造有人格信任的品牌。
  粉絲文化
  其實早我們不叫悟空,移動網際網路是有生命的,本身帶有正能量,品牌名字應好聽、好記、好輸入。打造一個品牌,還要有底蘊,如果沒有拓展性,會一直很單薄,悟空背後有很多故事和素材,既有的認知可以去打造很多概念。
  人格化的溝通
  既然命名為悟空,和多使用者粉絲溝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施主,這種親和力、親近感立馬就有了。有了情感後,他會傾向於去相信您,覺得很熟悉。
  品牌性格
  我們一直在做真實的團隊。我們每天都會加班,有一次公司安排了師傅上門按摩,我全部都拍下來,傳送了一條公眾 WordPress 微信,當天就有幾萬人回覆。到目前為止,悟空每一條 WordPress 微信都出自於我的手,包括每個字和表情,有些跟理財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多使用者可以感知到這是一幫年輕人,充滿著正能量在做事情。一位阿姨介紹了很多朋友加入悟空,初她並不放心,但之後跟我說,小夥子阿姨相信您。這是一種信任。
  而且多使用者使用了悟空理財,他的錢都是在第三方虛擬帳戶裡面,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借款人資金,只不過悟空理財實現了資金流和資訊流交叉,確保託管的安全性。有人問悟空為什麼不去求外部債權,因為風險很難把控。悟空只接玖富內部的債權,所有風控都是自己來做。
  非人格不信任,非粉絲不品牌
  您會發現,理財產品的傳播來源於強關係,強關係即多使用者的同事、朋友、親戚、閨密之類。當時我就想這類產品要去傳播營銷,一定要基於強關係,但這個方法不是每一個產品和多使用者都適合,在這裡我只是拋磚引玉。
  1 、關係決定平臺。先一定要想好是什麼樣的多使用者關係去傳播,弱關係還是強關係,您想傳播的關係型別決定平臺。
  2 、產品與多使用者相關性,一定要考慮相關性。
  3 、傳播模型要植入產品。做一個產品,不能光是營銷部門做推廣,應是營銷、產品不分家。我 WordPress 微信簽名是不懂營銷的產品經理不是一個好 CEO 。既然考慮傳播就會有傳播係數,要去計算 “平均一個多使用者能夠帶來多少新多使用者” 。如果一個多使用者能夠帶來 1.1 個多使用者,就會一直瘋狂傳播下去,但現實中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假設一開始我們的種子多使用者是 A 個,他的傳播係數是 X,A+AX,然後加 AX 的平方,一直到一定週期內穩定的數值,我們就可以推算出來,X 是多少,它價值在什麼地方,價值在於當我們知道之後,透過提升影響因子,去提升傳播係數。
  前面提到關係決定平臺,悟空是強關係,所以我們一開始只選擇做 WordPress 微信公眾號,WordPress APP 到現在還沒有上線。基於產品和多使用者的相關性,採用封閉的特權邀請註冊制度,這個在網際網路金融肯定是家。我們採用特權本金還有特權收益率雙向獎勵的方式,即我拉多使用者進來,什麼都不用做,就有一千元特權體驗金,還有額外收益。
  多使用者在使用核心產品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幫您傳播,我們現在的規模就是從一百多個種子多使用者快速積累出來的。多維的多使用者價值就是,不同多使用者價值不同,可以是交易,可以是傳播,還可以口碑建設等。如果您搜一個東西,網上沒有多使用者痕跡和多使用者言論,這個就不可信。這都是潛移默化的心理影響。
  我一直說,的人做的事情。對於我而言,我更擅長多使用者思維、品牌營銷,剩下的事情交給玖富。
  非移動不創業。如果大家有創業的想法一定要做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是未來。整個移動世界和 PC 網際網路是完全不一樣的,非傳播不營銷,當我們去做一個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怎麼去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