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多使用者體驗究竟是什麼?它與可用性易用性的差別有多大?這是從事這份工作後沒有停止思考過的一個問題,因為對多使用者體驗不同的解釋會導致不同的測量範圍。

  定義不同

  可用性和多使用者體驗的定義如下:

  多使用者體驗:一個人在使用某個產品、系統或服務時對於用途或預期用途的認知及響應。

  可用性:一個產品、系統或服務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在特定使用環境中,被特定多使用者達到特定目標的有效性、高效性以及滿意度。

  這兩個定義表明:

  1 、可衡量性:在產品、系統或服務的使用過程中或使用過後,可用性和多使用者體驗都是可以衡量的。

  2 、衡量維度相似:在多使用者體驗的定義中,一個人的「認知和響應」與滿意度在可用性定義中的概念是相似的。尤其是當這個體驗是任務相關的時候,多使用者體驗設計是可以被包含在可用性三分量模型中的。

  3 、沒有明確與時間的相關:ISO9241-11 中對於可用性的定義沒有提到易學性(可用性隨時間的變化),在 ISO9241-210 中多使用者體驗的定義中,也沒有提到透過期望和真實的相互作用,包括反思的經驗使得多使用者體驗得到演化。

  實證差異

  Ketolo and Roto 對諾基亞多使用者體驗資訊的需求,詢問了高階員工:

  哪些多使用者體驗資訊(從我們的定位多使用者處直接或者間接可測量的資料)是對您們的組織有用的?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從 18 個就職於研發,客服,質量部門的回答者中確認了 21 個需求,K&R 把回應根據測量領域分類:

  多使用者體驗生命週期
  留存
  使用功能
  故障
  顧客服務
  本土化
  裝置效能
  新技術

  在表格中,需求根據測量領域被重新分類。很顯然大多數的測量在傳統的以多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中是很普遍的,但是有三種測量對於多使用者體驗是特別的:

  預期多使用者體驗對購買決策的影響
  持續的興奮度
  為什麼及何時有多使用者體驗挫敗感

  結論:可用性和多使用者體驗的區別

  1 、關注重點不同

  儘管可用性和多使用者體驗的評估沒有在某個特定的點上有本質性的區別,但是由於關注重點的不同,一個關注績效,一個更注重滿意度導致了在開發過程中關注不同的點。

  在以多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環境中,典型的可用性問題包括:

  評估整體有效性和高效性,且為此目標設計
  評估多使用者舒適度和滿意度,且為此目標設計
  設計是為了使產品更容易使用,為解決可用性問題而進行評估
  當相關的時候,在現實層面考慮易學性的問題

  在以多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環境中,典型的多使用者體驗問題包括:

  以人們在與一個產品互動直到結束的過程中都做些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為目的設計和評估
  大化的實現刺激、認同以及喚起和聯動情感共鳴

  有時候可用性和多使用者體驗被放在兩組下進行對比,但是更多的組織更願意把他們兩個放在同一個多使用者體驗情境中。

  2 、多使用者體驗的範圍更廣

  多使用者體驗的概念更擴大化:多使用者體驗包括多使用者在使用前、中、後期,產生的所有情緒、信仰、編號、認知、生理、心理反應、行為和成就。

  衡量人類反應的範圍將會擴大已包含的快樂。衡量的情況將會包含語氣使用以及使用後的反思。同樣重要的是為了達到提升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多使用者體驗使得我們提升了透過多使用者參與的全生命週期的經歷的重要性,幫助我們理解做什麼可以提升多使用者體驗。

  而可用性研究是關注需求的,體驗是排在比較靠後的考慮因素,建立一個符合標準的可接受的評估結果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