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接觸的網際網路,其中包含了巨量的非結構化的資訊,混沌,龐雜。可是人的大腦實際上是難以察覺、理解孤立存在的東西的,而我們所熟知的數字產品,網頁,WordPress APP 等,其實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之後的產物,它們的共同特徵是易於使用,且結構化。其中的內容和完整的導航互動系統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多使用者可以自然地感知、接收、理解。這種協助內容搭建架構的科學,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資訊架構。
資訊架構是什麼
資訊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是一門組織和構建網路、網站、 WordPress APP 以及社交媒體內容的科學。美國建築師/平面設計師 Richard Saul Wurman 被認為是資訊架構領域的開拓者。現如今,許多致力於構建資訊架構的專家們甚至都有了各自的資訊架構研究所。資訊架構專家們的工作,就是致力於將內容按照更易於人們理解接收的方式來整理和排列。
在合理的資訊架構之下,多使用者可以更加輕鬆地理解產品內容,調動產品的功能,在不需要太多工作量的情況下獲取資訊、達成目標。影響內容結構的因素很多。先,要了解目標受眾的需求和細節,將它們的滿意度作為優先考慮因素。同時,資訊架構還取決於產品型別和相應的公司。舉個例子,我們常見的電商類網站和部落格就是兩種型別的網站,因為兩者不同的目標和內容使得它們所呈現出來的資訊架構截然不同。資訊架構已經成為許多領域的研究基礎,包括設計和軟體開發。
資訊架構在設計中的角色
如今,以多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是一個大趨勢,許多設計師都在學習資訊架構,在他們看來,這是高效設計的基礎。資訊架構幫設計師搭建設計專案的骨架。視覺元素,功能,互動和導航都是在資訊架構的基礎上構建的。事實上,即使是引人矚目的內容和強有力的 UI 設計,如果搭配了不合適的資訊架構,也無法讓產品走向成功。無組織、導航困難的產品都容易讓多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感到迷惑,缺乏資訊架構的支撐,互動也很容易出現無效的狀況,終導致多使用者的流失。
許多公司和團隊看不到資訊架構的重要性,因為他們認為它不切實際。這樣的想法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資訊架構需要時間來構建,而且需要相應的技能來實施到專案中去。強大的資訊架構是優質產品的保證,它降低了可用性和導航出現問題的機率。脈絡清晰邏輯自恰的資訊架構,能夠為公司和團隊節省時間和金錢,否則他們會在修復和改進上花費大量的時間。
資訊架構和多使用者體驗設計
看到這裡,有人會問了,資訊架構和多使用者體驗設計是一回事麼?當然不是,但是兩種技術概念是相互關聯的。資訊架構主要是生成設計專案的框架,能夠展現出網站地圖式的結構藍圖。 UX 設計師將這些東西作為基本素材,以便構建出更為細緻到位的導航和體系結構。
多使用者體驗比內容結構更加細化,所涉及的層面更多,更加豐富。多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旨在創造愉悅的互動模式,讓多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體驗更加舒適。當資訊架構師專注於多使用者目標的時候,多使用者體驗設計師需要考慮到多使用者行為、情緒和心理等影響多使用者目標的方方面面。
簡而言之,良好的資訊架構是高效多使用者體驗的基礎,資訊架構的技能對於設計師而言非常重要。
資訊架構的組成部分
如果您想為您的產品構建強健的資訊架構,那麼您需要了解內容的生產。資訊架構領域的先去 Lou Rosenfeld 和 Peter Morville 在他們的著作《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中探討過資訊架構的 4 個主要組成部分:組織系統,標籤系統,導航系統和搜尋系統。
組織系統
在組織系統中,資訊被分割成不同的組和類別。這樣的系統能夠幫助多使用者更好的預測內容和獲取內容,組織架構中主要有三個因素:層次,順序和矩陣。
(1)層次
我們熟知的視覺層次就是層次的一種。層次的概念是基於格式塔心理理論的,無論是在海報上還是 WordPress APP 中,多使用者能夠根據視覺化的展現,瞭解每個元素的重要程度,我們的大腦能夠根據大小、色彩、對比度和空間位置等因素來區分不同的物件。
(2)順序
順序,是結構中為多使用者所提供的內容路徑。內容和功能以一定的順序構成路徑,讓多使用者能夠一步步操作,完成任務。典型的,就是電商類網站中,多使用者要購買商品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務。
(3)矩陣
由於內容屬性的多樣,複雜多樣的內容可以構成相對複雜的矩陣,多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多樣的路徑來達成不同的目的。比如在淘寶上,您搜尋特定的內容,獲得結果列表之後能夠根據時間、價格等不同的屬性進行排列篩選。
除此之外,內容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組織方式來進行分組。下面是常見的分組排序方式:
按照字母順序排列
按照時間順序排列
按照主題型別排列
按照多使用者型別排列
標籤系統
標籤系統是同資料展示的方式息息相關的。過多的資訊對於多使用者而言只會產生迷惑和混亂,所以設計產品的時候需要以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設計師要用簡單的標籤內容來闡述複雜的資料和概念。舉個例子,在網站上呈現公司的相關資訊的時候,通常包含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和社交媒體帳號等資訊,可是大量的資訊不能平鋪在一起,所以通常需要透過點選 “聯絡人” 的按鈕,進入聯絡人列表,找到特定公司對應的條目,點選檢視詳情。標籤的存在,旨在有效的整合資料和內容。
導航系統
對於導航系統,我們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導航系統常見於 WordPress APP 和網頁,作為一項引導多使用者抵達特定位置的互動體系而存在。在資訊架構中,導航系統是牽涉到多種技術和設計思維的複雜體系,並非一兩句話可以簡單闡述的。我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對這一系統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搜尋系統
搜尋系統在資訊架構中幫助多使用者搜尋他們想要的資料和內容,在網站和 WordPress APP 中也是相當常見的組成部分。搜尋系統通常只有在多使用者不知道如何透過其他路徑直接獲取特定內容的時候,才會使用。透過搜尋引擎,過濾器等元件,終將多使用者可能需要的結果呈現出來,這是搜尋系統的主要功用。
總而言之,資訊架構是多使用者體驗設計中的核心組成部分,高效的資訊架構幫助多使用者快速地瀏覽、獲取內容。